平均海拔3300米!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水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fā)電
黃河之水天上來。4月1日,瑪爾擋水電站首臺5號機組正式并網發(fā)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峽谷,奔騰的水流一瀉而下,在黃河“幾”字形流勢上添上一筆新“綠”。
這是4月1日拍攝的瑪爾擋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瑪爾擋水電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與果洛州瑪沁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上,總裝機容量232萬千瓦,項目所在地平均海拔3300米,正常蓄水位3275米,是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工程。
瑪爾擋水電站規(guī)模有多大?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機組廠房地下距大壩頂部167.8米,由30多個洞室群組成,25層樓高,總面積可容納32架C919國產大飛機。配套的750千伏超高壓云杉變電站也是國內海拔最高的超高壓變電站。
事實上,黃河流域已建在建的水電站超20座。1976年,從我國開建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到如今,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順利并網發(fā)電,每一步都在邁向一個新起點。
4月1日,瑪爾擋水電站工作人員在壩體上施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選擇在高海拔地區(qū)建設水電站有哪些優(yōu)勢?
國家能源集團瑪爾擋公司總經理陳玉林介紹,建設地周邊山頂海拔4000米以上,風速快,利于風力發(fā)電站建設。同時,當地空氣潔凈,日照輻射強,開發(fā)利用價值高。其特殊的地形地質特點,適合建設抽蓄電站,可將光伏、風力電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儲存起來。
當前,探索使用水能、風能、光能和抽水蓄能實現多種能源相互補充發(fā)電,成為破解新能源高比例運行的關鍵技術,瑪爾擋水電站建設具有示范作用。
從治理黃河到開發(fā)保護,股股奔流轉化出澎湃綠電,照亮萬家燈火,產生清潔能源正成為推動黃河流域綠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這是4月1日拍攝的瑪爾擋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預計今年底,瑪爾擋水電站機組將全部投產發(fā)電,平均年發(fā)電量將達到73.04億千瓦時,可滿足182.5萬個年用電量4000度的家庭正常用電需求,改善當地涉藏州縣的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帶動當地經濟發(fā)展。
高海拔建水電站非一時之功。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瑪爾擋項目黨支部書記、經理張成說,高反、低含氧量,每年冬季長達6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這讓勞動者的體能和設備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2021年至今,大壩填筑、廠房開挖、機組安裝、首臺機投產……關鍵節(jié)點目標都如期實現,創(chuàng)造了高海拔地區(qū)、高山峽谷多項施工方法的新突破和工期的新紀錄。
以往,冬季室外無法澆筑混凝土,項目方探索實施暖棚法、伴熱帶加熱及棉被覆蓋保溫措施,創(chuàng)新給排水管“穿衣服”,給作業(yè)面“搭棚子”“烤爐子”、給混凝土“蓋被子”等,將原設計的4個月冬歇期轉化為施工期,有效提升冬季混凝土施工質量和進度。
瑪爾擋水電站這項大工程的實踐,是高海拔水電施工技術的創(chuàng)新之舉。中華大地上,一項項重大能源工程,跨越山水,“風”“光”無限,不斷為大國能源供應和安全積蘊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fā)電
4月1日,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工程,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fā)電。[詳細] -
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5號)電纜敷設配線完成
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公司獲悉,27日,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5號機組)電纜敷設配線完成,為確保今年3月底首臺機組順利投產發(fā)電奠定了堅實基礎。[詳細] -
瑪爾擋水電站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全面竣工
記者29日從中國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公司獲悉,當日,瑪爾擋水電站送出工程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全面建設完成,為瑪爾擋水電站2024年3月底首臺機組投產發(fā)電奠定了堅實基礎。[詳細] -
綠電延綿三江源
每年可節(jié)約標準煤約15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4100萬噸,將對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yè)高地、構建國家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