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席卷下,我國眾多教育學科領域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契機,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高校體育學科為實現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必須主動適應數字化改革趨勢,通過構建數字化資源庫,以數字技術賦能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模式豐富、增強師生互動、優(yōu)化考評機制,才能更加深刻體現人本思想、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才能充分發(fā)揮數字化技術優(yōu)勢,促進師生共享數字化轉型的紅利,實現技術與教育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資源為根,推動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內容轉型
首先,在高校體育教學向數字化邁進的過程中,數字化資源是實現教學內容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鑒于傳統(tǒng)教學因教材和教師經驗局限而呈現的單一性,當下互聯(lián)網的普及為高校體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獲取渠道。引入云端教學資源不僅有助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還能以生動畫面和互動體驗深化學生理解。以射箭教學為例,教師可從專業(yè)體育數據庫中找到詳細動作分解視頻,將抽象動作直觀、全面地展現給學生,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因學生視線受阻造成的信息傳遞不當。
其次,數字化資源因具有較強的擴展性、再生性與共享性,一方面能夠避免教學內容落伍。具體表現為,體育領域新規(guī)則、新技術、新訓練方法層出不窮,通過整合網絡課程、教學視頻、虛擬仿真軟件等數字化資源,高校在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體育學習體驗的同時,能迅速將這些新元素融入體育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高校間的壁壘,促進教學內容整體水平的提升。各高??山①Y源共享平臺,便捷地分享本校特色體育課程資源,依托優(yōu)勢資源的交互融合,推動體育教學內容朝著更優(yōu)質、更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育人為本,強化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首先,在育人為本理念指引下,利用數字技術打造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常受時空限制,而借助數字化工具,教師可在課前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發(fā)布課程相關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預習并提出疑問;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動作要點,組織小組討論與實踐,鼓勵學生實時反饋學習感受;課后,教師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tǒng)為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yè),并在線答疑,形成完整的互動閉環(huán)。
其次,應創(chuàng)新融合式教學模式,將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通過數字化手段融合。例如,在講解運動生理學知識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人體運動時的生理反應,讓學生直觀了解運動與身體機能的關系。同時,可以將體育精神、體育文化融入數字化教學內容,通過播放體育賽事背后的勵志故事視頻,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體育競技所蘊含的堅韌不拔、團結協(xié)作等精神,實現體育的育人價值。
再次,以實踐拓展教學方式?;诟黝悢底只w育平臺的便捷功能,高??膳e辦多樣的線上體育社團活動,如線上跳繩比賽、線上健身操大賽等,并通過專屬體育小程序或在線社團交流群,定期舉辦瑜伽、舞蹈、武術等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專業(yè)教師線上指導與成員相互鼓勵下持續(xù)鍛煉。
數字賦能,拓展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借助數字化手段能夠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傳統(tǒng)體育教學評價往往以教師評價為主,難以避免主觀因素影響。而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參與自我評價,根據系統(tǒng)記錄的個人運動數據和學習過程,客觀分析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此外,家長也能通過關聯(lián)的移動端應用,了解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形成全方位的評價網絡,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其次,以數字化技術賦能構建多維評價指標體系。除了傳統(tǒng)的體育技能考核,數字化技術可以納入更多維度的指標。例如,利用運動傳感器監(jiān)測學生在日常鍛煉中的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時長等數據,將其作為學生體育參與度的評價依據;還能借助學習管理系統(tǒng),分析學生在線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的時間、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作業(yè)完成的質量等,全面衡量學生的理論學習成效。
再次,以數字化技術提升教學評價的時效性。傳統(tǒng)評價方式周期長、反饋滯后。通過自動化評價軟件,能實時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在學生完成線上體育作業(yè)或參加線上測試后,智能系統(tǒng)能立刻給出成績與詳細分析,指出問題所在。教師也能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提升。
服務至上,定制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智能檔案
首先,數字化教學檔案在內容構建上能更好地體現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應用數字技術,能全面追蹤每位學生的體育學習歷程,記錄學生在課堂上體育技能考核成績的同時,細致收錄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包括參加社團運動賽事的表現、日常自主鍛煉的時長與項目等。此外,檔案還會保存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的階段性評語、個性化的訓練建議,以及學生自身的體育學習目標與反思總結,形成一份完整且立體的體育學習“自畫像”,為當下的體育學習精準推薦個性發(fā)展資源。
其次,在學生發(fā)展支持方面,數字化智能檔案將為學生升學、求職等提供有力支撐。升學時,招生單位可通過檔案直觀了解學生的體育特長、綜合素質、運動天賦等信息,為選拔提供參考。求職時,針對對員工身體素質有要求的崗位,企業(yè)能夠從檔案中知曉學生的運動能力與堅持體育鍛煉的自律程度,評估崗位適配性。同時,學生可借助檔案回顧成長軌跡,明晰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規(guī)劃未來體育學習與發(fā)展方向,真正實現以服務為導向,全方位滿足學生在體育學習及長遠發(fā)展中的需求。
〔作者:王化龍、劉向陽,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